電青田??阪偵峡趶R工業園里,44歲的朱伯英走在來料加工廠明亮的車間里,數控縫紉機扎眼穿線的“噠噠”聲響成一片。埋頭工作的女工們正熟練地來回滑動布匹,做出前襟或袖子。而在10年前,這些身無所長的農婦剛開始向朱伯英學藝,還在昏暗的燈光下笨拙地操作腳踏縫紉車。
一臺半舊的腳踏縫紉車,是朱伯英14歲入行時的家當。昔日窮裁縫,現在成了服飾公司的董事長,在甌江邊有了一排廠房。朱伯英說,公司的名稱就叫“巾幗”,是農村婦女自強致富的象征。
10年前,一項叫“來料加工”的業務改變了許多如朱伯英這樣的山鄉農婦的人生軌跡?!拔页闪伺嘤枎?,遠近的農村姐妹,都擠在我那幾間平房里。每人的學費是10斤大米?!敝觳⒒貞浾f,從那時起,麗水各地都有了來料加工經紀人。
有了手藝,設備一度是朱伯英和鄉親們的大問題。即使在10年前,腳踏縫紉車也顯得落伍了。電動工業縫紉機――也叫平車――可以大大提高效率。朱伯英說:“第一批5臺平車,是一位企業家為答謝我幫忙介紹工人贈送的。我如獲至寶,連忙組織大家一起學習平車加工技術?!?br />
作為經紀人,朱伯英與企業簽下訂單,把生產原料帶回村,村民們在家門口干活兒,計件取酬。到2008年,朱伯英共買入60余臺平車,實現了生產裝備的更新換代。在車間里,朱伯英一邊操作臺車一邊解釋:“手不用搖,腳不用踩,機器縫得又平又好?!?br />
記者在車間看到,許多工人用上了更為先進的數控縫紉機,平車又開始逐步被淘汰。朱伯英管它們叫“電腦車”,已經買進100多臺。她說:“電腦車縫得更快,一氣呵成,還不留線頭?!彼臉I務也有了新方向,各大網上店鋪都向她訂貨,當地幾十所學校找她定做校服。
老式腳踏縫紉車送給了有需要的人,朱伯英只留下一臺:“我把它擺在工廠一角,作為10年創業的見證?!?br />
不只是婦女,在這10年里,因為朱伯英的幫助而徹底改變了生活的,還有殘疾人、下山移民、貧困家庭的農村青年……10年來,朱伯英堅持為鄉親提供培訓、介紹工作,培訓裁剪和縫紉技師共達8000多人?,F在,他們有的在大城市大企業施展手藝,有的也成為來料加工經紀人,有的則留在朱伯英的服飾公司,成為資深員工,年收入近4萬元。